“遇到這段時間的高溫氣候,沒有空調來控制室內溫度,就會給這些待育的小蠶帶來損耗?!?月10日,記者走進黔江區太極鎮李子村智能化小蠶共育工廠,重慶市醫療保障局駐李子村第一書記胡天彬說,如果室內溫濕度控制不好,一旦遇到低溫和高溫天氣,小蠶易受環境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而造成損失。
村民將共育室消毒后的小蠶領回家喂養 記者來到一間大約20平方米的小蠶共育室看到,工作人員正在將餐盤里的小蠶抬出室外,分發給前來領養小蠶的農戶。在小蠶共育車間,是一個環境不錯的溫室,厚厚的遮光窗簾覆蓋整個窗戶,室內墻壁的上方安裝有一臺掛式空調,墻壁下方均勻地裝置了CYS蠶室升溫板。這些智能化控溫設備裝置,讓蠕動的蠶寶寶在溫度適中的空調房共育室生長,成為智能化養蠶升溫補濕的重要技術,不僅小蠶成活率高,還能減少小蠶病菌感染率。
“以前的小蠶共育室和烤煙房差不多,控制室內溫度只有兩種辦法:遇低氣溫,用電暖爐、柴火或炭火升溫;遇到高溫時靠電風扇,或靠灑水、鋪砂子等來降溫。”太極鎮石槽村村民白金秀說,從智能化小蠶共育工廠領回去的小蠶幾乎沒得損耗。據了解,李子村智能化小蠶共育工廠屬于魯渝扶貧協作項目,占地面積2600余平方米,總投資320萬元,由市蠶桑產業技術體系、西南大學、市蠶科院和黔江龍頭企業協作,采用工業互聯網技術、智能控制技術、新型養蠶技術等實現小蠶共育省力化、機械化、規?;?、工廠化生產,有效提高了小蠶共育質量,提升了農戶大蠶飼養水平和蠶繭質量。智能化小蠶共育室
小蠶共育工廠配置有1間儲藏室、1間桑葉消毒室、4間人工操作間、8間小蠶共育室,以及共育視頻監控室、環境系統智能控制室等,一次共育小蠶1200張,全年分7次共育8400張,年產值84萬元,可增加就業崗位30個,帶動150多戶蠶農產業穩定發展、持續增收,為全區試點示范“2+3”養蠶模式探索出新的經驗。胡天彬介紹說,智能化小蠶共育工廠之所以育出的小蠶成活率高,不僅是在溫度上進行有效控制,從鋪種、收蟻、桑葉消毒、清洗、脫水、切桑、喂蠶、提砂等環節,只需要9天時間就可以出房飼養,整個培育過程全采用科技化的培育和養殖方法,減少農戶在小蠶領回家喂養過程中的損耗,確保蠶繭的提質增效。他說,待秋蠶喂養結束,還可利用小蠶共育工廠的設施設備,將廢棄桑枝培育桑黃菌等高附加值農產品,既確保工廠車間的循環使用,又解決當地農戶全年在工廠務工增收。